文房甑选
封俊虎: 妙笔描绘中国梦 丹青书写赤子情
时间:2017年03月07日 来源:四川书法家网 作者:四川书法网 浏览数:5066
 
 

  文/李超

       我与封俊虎老先生是忘年交,相识缘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,相知则在于聆听了封先生那句名言:“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”。

初闻此言,感觉如饮甘泉,沁人心脾。再行揣摩,则似黄钟大吕,涤荡心弦。谓之甘泉,因先生此语以器物之联系,喻文化之通融;比之雅乐,因先生妙言以浅显之文辞,揭天地之大道。虽自知才疏学浅,仍不免揣度先生用意,窃以为有以下几点:

      一曰彰显文化之自信。文化若想流传需赖载体。

       箸与笔,皆是实物,其一用以取食,另作书写之工具。然二者多为竹造,质地不似钢铁强硬,却暗合民族中华民族品格之高洁、文化之坚韧,其义深远。遥想百多年前,中国羸弱、国门洞开。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,民族陷于危亡,文化几近湮灭。甚至有先人感叹:“西方人连吃饭都用刀叉,我们何以为战?”虽然语出何处,难以考证,但足见彼时怀揣“天朝上国思想”向来自尊的中国,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碾压,民族心理的自卑到了何种程度。极端的自卑引发对一切传统的否定,从器物模仿“师夷长技”兴办洋务,到思想上引进“基督教”的农民起义,再到幻想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变中国,或是机械照搬马列主体以俄为师,都没有彻底拯救中国。直到中国共产党,经过艰苦探索,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,才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。中国国情、传统文化与科学理论的结合,使中华文明得以升华。在今天我们祖国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,习总书记提出坚定“四个自信”恰逢其势、正当其时。作为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书法艺术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二曰阐述民本之思想。

       “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”,箸不正是民的代表吗?毛笔和汉字,则更为典型地代表了中国的读书人。“箸”寓意江湖之远,“笔”可指庙堂之高,两者相得益彰。作为农业文明的代表,中华文明自古就有朴素的民本思想。“民为重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。而古往今来的读书人,也靠笔抒发和实践着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家国情怀。国家危难时,他们投笔从戎,“上马击狂胡,下马草军书”;天下安宁时,他们以笔传承家风,“忠厚传家远,诗书继世长”。今天,党中央力践从严治党,坚持群众路线。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也好,擎如椽巨笔治国理政也罢,党时刻惦念着老百姓手中的一双筷子,始终牢记着“立党为公,执政为民”!箸和笔,牵起了党与民,连接着家和国,汇聚着全民族最广泛的共识,寓意着昭昭中国梦,拳拳赤子心!

       三曰树立民族之形象。

       如今遍布世界的中餐馆,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符号。然而中餐的远播,并不是中国强大的体现,反而记述了很多海外华人,流离他乡、颠沛创业的辛路历程。其实我们不仅有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随着“中国制造”走向世界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稳步推行,中华文化的推广需要更多的载体。而用毛笔书写的中国字,真是最闪耀的中华文明基因。与字母文字不同,汉字由象形字发展而来,本身就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意义。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,早已和泥板一起被深埋于今天战乱的两河流域;古埃及的象形文字,也早被北非的沙漠所湮灭,唯独汉字,传承数千年,不但成为中国,也成为了世界文明的瑰宝。汉字的独特性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,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。科学上,汉字的书写体现了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线形思维;哲学上,汉字传递了和谐、平衡的东方智慧。正像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讲话中提到的,我们将向世界贡献更多“中国智慧”,以增进全人类的福祉。而这种智慧,正是汉字中体现的“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!

       感动于俊虎先生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执着,感动于他不忘初心、始终前行!祝愿在先生的感召下,更多用筷子就餐,甚至不仅用筷子就餐的人,拿起毛笔写字。